“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昨天,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推進城鎮化的票貼六項主要任務中,將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六大任務
  1 全面放開小支票借款城市落戶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要發展各具特色的G2000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堅持自願、分類、有序。
  2 整合負債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
  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嚴守底線、調整結構、深化改融資革的思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業空間,劃定生態紅線。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
  3 逐步建地方主體稅種
  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4 均衡中西部東北地區
  優化城鎮化佈局和形態。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佈局做了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科學設置開發強度,儘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
  5 望山見水記得住鄉愁
  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城市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要加強建築質量管理制度建設。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註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6 首對管理幹部提要求
  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要制定實施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各地區要研究提出符合實際的推進城鎮化發展意見。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幹部,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建設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間規劃體系,推進規劃體制改革,加快規劃立法工作。城市規劃要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
  □解讀
  以人為本
  人的城鎮化可推動創新
  如果說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過去很大程度上依賴“土地紅利”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也將發生根本變化。分析人士認為,“人的城鎮化”通過人的聚集,實現知識的聚集,從而推動創新和提高生產率。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說,國際經驗教訓表明,在人口紅利消失之後,迅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投入依賴型向生產率提高型轉變,核心是加快創新步伐,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城市化產生的創意集聚效應和資源集約使用等優勢,無疑是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城鎮與農村的區別在於聚集程度,在人口密集的城鎮中,可以產生多種效應,包括規模經濟效應、社會分工效應、節省交易成本、技術溢出效應、啟發和激發創新等。
  戶籍破冰
  農民市民化廢身份等級
  在城鎮化問題上,一個基本的共識是:一個存在戶籍界限,並且在戶籍下麵又衍生出五花八門不平等福利待遇的城鎮化,不是真正的城鎮化。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化率剛超過50%,實際戶籍人口城鎮化還只有35%左右。中國新型城鎮化本質上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改革問題,通過推動包括戶籍在內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實現農民的真正市民化。城鎮化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更是打破這種身份的嚴格界限,廢除身份等級,使中國社會從一個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社會。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沒有城市戶籍、未能均等地獲得相應基本公共服務的農民工,已經是城鎮就業的主體。作為勞動力供給主體的農民工,尚未能夠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一旦撤離勞動力市場,必然給中國經濟整體帶來風險,甚至誘發社會風險。
  土地利用
  調用地結構盤活閑置地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楊遴傑表示,目前城鎮建設用地中,5%是閑置的,40%是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鎮化不一定要靠攤大餅,不需利用新增建設用地發展城鎮化。盤活存量完全足夠城鎮化發展用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占用耕地,就是一種犯罪。
  楊遴傑說,已經是建設用地的土地,從結構空間上去調整提高利用率,這是全世界共同的觀點。過去,很多地方過多地將土地用於工業,低效招商引資,做形象工程做得太多。
  楊遴傑稱,盤活城鎮建設用地中低效的存量用地,關鍵是增值的收益如何在政府和原來的使用者間分配。以前政府只給固定補償,導致原有使用者抵觸,該換一種思路疏導,讓原來的使用者主動參與盤活的過程。
  城市佈局
  打造城市群解人口壓力
  經濟學者馬光遠表示,中國城鎮化路徑選擇,一定要摒棄烏托邦的幻想,搞小城鎮,而應圍繞大城市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形成10個全國性的,20個區域性的真正的城市群,使得這些城市群可以容納65%以上的人口,70%的GDP規模。
  馬光遠說,人為發展小城市只會造成土地浪費,人為控制大城市也很愚蠢,只有城市群才有緩解大城市壓力的功能。大城市聚集了資源、產業、就業,不圍繞大城市打造城市圈,卻希望進城農民到沒有產業、沒有資源、沒有就業的小城市去,這是緣木求魚。人為控制大城市規模,事實證明,根本就是失敗的。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環境壓力無法控制,只能疏散。馬光遠介紹,日本圍繞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後,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不僅沒有劇增,反而保持基本穩定,甚至中心城人口還有減少,周圍的城市承接了人口和產業,真正形成了“城市一體化”。上海周邊的長三角基本已經形成了這種格局。
  資金保障
  地方主稅種有多重方案
  針對會議中提出的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分析,目前有幾種選擇方案,可以擇一作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現在企業所得稅大體是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2012年企業所得稅實現收入19653.56億元,同比增長17.2%,企業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9.5%。如果將企業所得稅全部或大部分劃歸地方,自然可以成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
  根據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的要求,可以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耕地占用稅四大相關稅種共同改革,統一為新的房地產稅。不過,這些應建立在先立法的基礎上,明確房地產稅對住宅徵稅的稅率和範圍,使得其能承擔起作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的責任。
  另外,現在也有觀點認為可將作為100%中央稅的消費稅和車輛購置稅,全部改為地方稅,這也是一種值得研討的選擇方案。
  本版採寫京華時報記者孫雪梅趙鵬綜合新華社新華網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四類城市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p35ipqj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