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旨在降低市場主體準入“門檻”的數輪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中國官方開始聚焦取消大量事前審批所可能造成的監管真空。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
      此舉顯示中國官方正在重構市場監管格局:將過去主要依靠行政審批把問題企業攔在門外的事前監管模式,調整為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誠信市場秩序讓問題企業曝光在陽光之中的事後監管格局。通過增加信息透明度,讓市場“劣幣”無處可循。
      放權紅利釋放市場主體井噴
      一直以來,中國民眾要辦理營業執照創辦公司需要邁過兩道“坎”:其一是要有足夠的錢滿足註冊資本要求;其二要能夠拿到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
      不過2014年來,以政府放權、降低門檻為主要標誌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讓這一局面發生改變。
      3月份,中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邁出第一步,官方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企業法人註冊資金最低限額、經營場所限制等規定被取消。
      不久後,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做出部署,清理和壓縮工商登記現有前置審批事項,逐步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創業者可以先拿到營業執照再辦理部門許可的改變意味著他們在等待許可期間,就可以著手開展一系列籌備工作,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機。
      最新數據顯示,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啟動以來,中國市場主體呈現出井噴態勢。3月1日以至6月30日這4個月里,中國新登記註冊企業在三次產業數量分別為5.38萬戶、22.77萬戶和98.77萬戶,同比增速分別為72.1%、65.1%和82.5%。
      新增個體私營經濟成為解決就業的主渠道。截至6月底,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實有2.32億人,比2013年底增加1303萬人。
      監管開始過渡問題企業浮現
      審批的取消和門檻的降低雖然大幅減輕了創業成本,但一些問題公司也隨之顯現。
      首先是和“取消註冊資金最低限額”以及“採取認繳登記制”相關的“一元公司”和天價公司問題。
      “一些企業的出資人是40歲,但出資年限卻是60年,有的乾脆寫100年”,重慶市江北區工商分局企業註冊管理科的鄧玥告訴中新社記者,“我們覺得這種做法沒有道理,但因為法律上對此沒有禁止,他們這樣申請,我們還不能不給執照”。
      鄧玥碰到的問題在多地都曾出現。據統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啟動首月,中國新登記“一元企業”就接近60家。與一元公司相對應的則是超長認繳時間以及天價公司。
      “我就碰到了幾個填100年的”,鄧玥表示,一些創業者之這麼做,可能是誤以為認繳制就可以不買單。但實際上,如果有一天公司資不抵債,哪怕沒到時限,他仍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先證後照”到“先照後證”的轉變也讓一些投機者浮出水面。鄧玥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一些企業為了能夠拿到營業執照,提供虛假地址甚至是虛假電話,而且隨後根本不去辦理許可證,拿著營業執照就開始經營。
      她以交通運輸業為例表示,從3月1日到7月中旬,當地交通部門就已經反映了13戶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後未辦理許可證。鄧玥透露,相關部門已經註意到這個問題,並且開始針對性的調研尋求解決方案。
      維護競爭規則陽光曬出劣幣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受到官方高度關註。在23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表示:“如果對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沒有更加嚴厲的懲處,好的企業就發展不起來,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李克強說,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是本屆政府的先手棋、關鍵招,改革最關鍵的,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政府放寬準入,減少審批,讓更多有意願的企業進入到競爭平臺。但所有進來的企業,都必須要講“規則”。
      在強化規則的同時,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對如何維護這些規則作出了回答:即官方不會退回主要依靠行政審批來規範市場主體的老路,而是將通過強化透明,將企業的方方面面呈現在市場面前,讓市場各方面擁有作出判斷所需要的充足信息,在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
      會議強調,在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廢除企業年檢制度、大力取消事前審批的同時,加快實施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從主要依靠行政審批管企業,轉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誠信的市場秩序規範企業,是創新政府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改革舉措,有利於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讓“信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樁”。
      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建立了反映企業基本經營狀況的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並要求即時公佈股東出資、股權變更等信用信息,有關部門要對公示信息進行抽查。設立經營異常企業名錄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對不按時公示或隱瞞情況、弄虛作假的企業採取信用約束措施,在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此外,會議還要求,建立部門間互聯共享信息平臺,運用大數據等手段提升監管水平。對不守法、不誠信行為“廣而告之”,讓違法企業一處違規、處處受限;為誠實守信的企業樹“金字招牌”,讓誠信企業在公平競爭中不斷增多壯大。、
      李克強強調,加快實施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就是要讓政府從過去“依靠行政審批管企業”,轉向今後“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誠信的市場秩序規範企業”。讓市場這個經濟“發動機”,釋放更加強勁的動力。
      強調雙向透明動態調整政策
      值得註意的是,官方此番強調的透明並不僅僅只是針對市場主體的要求,對於政府部門“透明”二字同樣適用。
      李克強強調,“企業最怕的就是市場不透明,預期不穩定”。要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既要公開“晾曬”進入市場的企業信息,也要加緊“晾曬”政府的權力清單
      “市場不能搞叢林法則,不能隨便‘搞一家伙’、出個‘黑手’,還需要政府這個裁判員。”李克強說,“但另一方面,政府要吹‘明哨’而不能吹‘黑哨’,要明確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手段,允許自然的優勝劣汰,讓市場公平競爭、健康發展。”
      當然,要實現市場的透明,確保政府在監管中吹“明哨”,需要相應的硬件支撐。李克強今天以當下最熱的“大數據”,闡釋了構建社會信用信息平臺的路徑。
      李克強說:“我們構建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包括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臺,都要融入‘大數據’的思維理念。”他要求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讓各部門的信息平臺銜接、數據早日共享,真正構建起全國聯網的信息平臺,築牢市場公平競爭的“基礎樁”。
      除了多部門的銜接和數據共享,動態調整能力也是信息平臺和相應政策能夠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關鍵要素。正因為如此,李克強在本次會議上專門對《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中的“暫行”二字表示贊許。
      他表示,中國這麼大,又在加速現代化的進程中,很多事情瞬息萬變。不能讓陳舊的政策捆住市場正當競爭的手腳。要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不斷進行修改完善。(記者 周銳)  (原標題:李克強重構市場監管格局:用透明驅逐“劣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p35ipqj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